好品牌网 品牌资讯 务实创新 聚力共生:第四届中国雄安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实践纪实

务实创新 聚力共生:第四届中国雄安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实践纪实

广告

第四届中国雄安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于9月份在雄安新区顺利举办,活动延续“务实交流、聚焦实效”的核心思路,以“产业论坛+地标文化展演+中国地标节走进白洋淀”的简洁形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地标产业从业者、行业实践者及少量海外行业观察者参与。依托雄安新区绿色发展、数字创新的城市特质与白洋淀“华北明珠”的生态禀赋,活动摒弃高调宣传与复杂议程,专注于地标产业的经验互通、案例分享与资源对接,更以龙舟游、码头宴的特色形式让交流落地生根,成为行业内立足实际、互助共进的有益实践,为各地地标品牌的守正创新与协同发展注入了温和动力。

一、雄安平台的务实赋能:为行业交流提供特色场景

(一)创新生态助力论坛,行业智慧精准碰撞

借助雄安新区在绿色建筑、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优势,本次大会为全国各地的地标产业代表搭建了“交流+观摩”的双重平台。活动以“聚焦实际需求、分享实操经验”为导向,通过主题分享、分领域研讨、实地案例观摩等形式,让参会者围绕绿色地标建设、老字号守正创新、数字技术在地标运营中的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沟通。

雄安本地的特色地标实践成为交流亮点,参会者实地考察了雄安碳中和广场的零碳建筑技术、老字号商业街的“守正创新”模式、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的数字孪生应用等案例,直观感受绿色发展与数字技术对地标产业的赋能价值。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代表也分享了本地地标产品的品牌运营、文旅融合、跨区域推广等经验,形成了“案例借鉴+问题探讨”的务实交流氛围。

(二)“走进白洋淀”:龙舟竞渡话协作,码头宴聚产业情

作为大会的特色体验环节,“中国地标节走进白洋淀”以贴近自然、贴合产业的形式,让参会者在水乡风光中深化交流。活动选址白洋淀核心景区的旅游码头,没有刻意打造盛大场面,而是组织了小规模的龙舟体验活动——来自不同地区的从业者自愿组队,在芦苇摇曳、荷香浮动的淀面上挥桨竞渡,没有竞技排名的压力,却在协作划行中拉近了地域距离,让行业交流多了份轻松与默契 。

龙舟体验后,一场质朴的“码头宴”顺势开席。宴席没有奢华排场,而是以白洋淀本地地标美食为核心,汇集了炖杂鱼、小虾糊饼、炸藕夹、茶纹松花蛋等特色风味,搭配雄安绿芦笋、端村四方火烧等地标食材,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地域特色与产业印记 。大家围坐畅谈,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自然对接资源,不少从业者当场就本地水产、特色农产品的跨区域供销达成了初步意向,让“以食为媒、以游促谈”成为产业交流的有益补充。

(三)文化展演传递温情,地标魅力朴素呈现

作为大会的配套文化活动,“地标村晚”以“致敬匠心、共话共生”为初衷,依托雄安本土文艺资源,打造了一场贴近产业、充满生活气息的展演。节目既展现了雄安新区的建设风貌与白洋淀的水乡文化,也串联起全国各地地标文化的独特魅力,将绿色生态理念、老字号匠心传承、乡村地标风土人情通过歌舞、情景剧、非遗展示等朴素形式呈现。

展演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触达了关注地标产业的核心受众,没有刻意追求传播热度,却在行业内外收获了真实的情感共鸣,让更多人感受到地标产业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四)基础保障务实高效,活动落地井然有序

本次大会得到了雄安新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工作聚焦于场地协调、流程衔接、实地考察组织等实际需求,没有复杂的政策宣传,却确保了论坛、特色体验与展演活动的顺畅推进。活动特别优化了白洋淀环节的组织衔接,从码头登船、龙舟安全保障到宴席安排,都以务实便捷为原则,让参会者能够专注于交流与体验。借助雄安的区域辐射力与白洋淀的文旅吸引力,活动吸引了京津冀及国内多个省份的从业者组团参与,大家在轻松务实的氛围中对接资源、洽谈合作,让行业交流真正落地见效。

二、产业与文化的双向赋能:为地标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论坛聚焦实操议题,达成多项务实共识

大会论坛没有追求宏大叙事,而是紧扣地标产业发展的实际痛点,设置了“绿色地标建设路径”“老字号品牌守正创新”“数字技术在地标运营中的轻量化应用”等针对性强的议题。与会者围绕“中小地标品牌如何降低绿色转型成本”“传统地标产品的年轻化表达”“跨区域地标资源联动模式”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与实践困惑。

雄安本地代表分享了老字号商业街“政府+国企+品牌”的共创模式、碳中和广场的零碳技术应用等实操案例,为各地从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多地代表则就小众地标产品的线上推广、乡村地标与文旅融合的小范围实践等分享心得,现场达成了多项初步合作意向,涉及跨区域产品展销、技术互助、案例共建等方面,真正实现了“交流即赋能”的目标。

(二)特色体验与文化展演凝聚情感,深化产业价值认同

无论是白洋淀的龙舟游、码头宴,还是地标村晚,都以非功利性的形式让从业者感受到地标产业的多元价值。龙舟体验的协作之乐、码头宴的美食之韵、村晚的文化之暖,让参会者深刻认识到,地标不仅是产品与建筑,更是承载匠心、乡愁与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既有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时代印记,也有传统老字号的传承故事,还有乡村地标的质朴风情。

这种朴素的呈现与体验方式,让从业者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化赋能、场景赋能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也为地标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三)政企协同搭建桥梁,夯实长效交流基础

大会通过“产业交流+实地体验+文化展示”的简单模式,搭建起政府、企业、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雄安新区相关部门通过活动了解了国内地标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向外地代表展示了本地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方向;各地企业则借助平台找到了合作伙伴与发展思路,不少参会者在白洋淀体验环节中,对生态地标与文旅、美食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具体的规划。活动后,参会者自发延续线上交流机制,方便后续随时分享信息、对接资源,为地标产业常态化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务实影响:推动地标产业稳步前行

(一)行业交流氛围持续浓厚

本次大会的举办,尤其是走进白洋淀的特色环节,为全国各地的地标从业者提供了面对面沟通与沉浸式体验的机会,打破了地域隔阂与信息壁垒。活动后,不少参会者自发组织小规模线下交流、线上经验分享会,带动了更多地标从业者参与到行业交流中来,让务实互助的交流氛围在行业内持续蔓延。

(二)跨区域合作精准落地

借助大会平台与白洋淀特色体验环节的契机,京津冀与南方省份的地标从业者就产品跨区域展销、绿色技术共享、文旅资源联合开发等达成了多项初步合作。部分白洋淀水产、雄安特色农产品已通过大会对接的渠道进入新市场,实现了“小范围、高精度”的区域资源联动,为地标产业的跨区域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大会上分享的绿色转型案例、数字运营经验、文化挖掘方法,以及白洋淀“生态+文旅+美食”的融合实践,为不少从业者打开了新思路。活动后,多地从业者开始尝试在产品生产中融入绿色理念、在品牌运营中运用轻量化数字工具、在传播中挖掘真实的地标故事,更有从业者计划借鉴“地标+本地体验”的模式,推动本土地标产业与文旅、美食的跨界融合,以更贴合市场需求与时代趋势的方式稳步发展。

四、实践启示与未来展望

(一)实践启示:务实为本,特色为魂

本次大会的成功,在于始终坚守“务实、高效、接地气”的原则,没有追求规模声势与高调宣传,而是聚焦产业实际需求,让参会者有所学、有所获、有所联。同时,雄安新区的绿色创新特质、白洋淀的生态文化资源与地标产业实践的深度结合,让活动更具针对性与独特性——将城市发展案例、水乡生态资源转化为行业交流场景,既展现了雄安与白洋淀的独特魅力,也让交流内容更具实操价值,为地方举办产业交流活动提供了可参考的朴素样本。

(二)未来展望:持续深耕,协同共生

作为一场务实的行业交流活动,本次大会的落幕是地标产业互助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将延续“小规模、高精度、常态化”的思路,推动地标产业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一方面,依托线上交流机制,方便各地从业者随时分享经验、对接资源;另一方面,将结合不同地区的地标特色,举办针对性强的区域交流活动,让经验分享更贴合本地实际需求。同时,将继续探索“生态+文旅+美食+地标”的融合发展模式,鼓励从业者借鉴本次走进白洋淀的实践经验,让地标产业在守正创新中稳步前行,让各地的地标产品与文化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好品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aobrandcn.com/7622.html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aobrand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