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能错过了雄安”——这句在雄安新区流传的话语,不仅是对城市发展机遇的敏锐洞察,更折射出这片土地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分量。当深圳以开放姿态叩开市场经济大门,当浦东以金融引擎带动长三角崛起,雄安正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成为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的里程碑。而在地标节系企业的战略版图中,其以雄安为核心的布局,正通过清晰的战略规划逐步构建起服务国家战略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地标节系战略框架:以“三维协同”布局锚定国家战略支点
在地标节系的顶层设计中,其战略规划聚焦区域协同、产业赋能、科技驱动三大核心支柱,形成覆盖“孵化-产业-服务”的全链条布局,强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与产业生态构建。其中,数智化平台体系成为连接产业矩阵的核心纽带。
1. 区域战略:以雄安为轴心构建全国网络
地标节(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战略中枢,以“雄安孵化+全国落地”模式,将雄安新区作为创新策源地与资源整合平台。地标节孵化器(雄安)有限公司重点聚焦数智农业、绿色供应链等领域的技术孵化与项目落地,同步向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输出产业解决方案。拟建立与北京高校的产学研对接机制,形成“雄安研发-区域转化”的协同网络。
2. 产业协同:构建“三核驱动+平台赋能”产业矩阵
围绕核心业务板块,地标节系以孵化器、供应链、数智农业为三大产业支柱,并通过四大数智化平台实现全链条赋能:
孵化器业务:以雄安为基地,打造“技术研发-中试加速-产业落地”的全周期孵化链条,重点培育数字农业、智慧供应链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拟启动土壤数字化监测系统、农产品溯源平台等技术研发项目,并引入农业科技团队开展试点应用;
文旅影视布局:结合雄安“未来城市”定位,地标节文旅影视板块规划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集群”,拟建设虚拟制作基地与文化IP孵化中心,以“科技+文化”模式输出雄安城市形象,同步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的影视作品。
供应链体系:依托地标节供应链管理能力,在雄安布局“三位一体”平台体系:
数智地标供应链金融平台:拟完成原型开发,聚焦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农户,提供基于区块链的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普惠金融服务,拟在雄安周边农产品产区启动试点;
地标节邻小管数智社区平台:针对雄安新区社区民生需求,构建“基地直供+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拟完成平台架构设计,计划在启动区社区试点“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
数智农业战略:黑龙江地标节数智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落地载体,在雄安周边启动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同步接入数智地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农业生产、市场流通、政策服务等多维数据,拟完成京津冀农产品产区土壤、气候等基础数据库搭建,为政府决策与企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地标节追溯防伪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全链路溯源系统,拟应用于雄安周边特色农产品(如白洋淀生态农产品),实现“生产记录-加工流程-物流轨迹-消费终端”的可视化追溯,拟完成首批10家合作社的溯源对接。
3. 科技驱动:锚定“数字+绿色”双引擎
地标节系战略规划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智化平台为技术载体:
在数字技术领域,数智地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与追溯防伪平台形成数据闭环,前者整合农业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如土壤墒情、气象监测),后者通过区块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拟完成农产品溯源平台原型开发并进入测试阶段;
在绿色技术领域,布局低碳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智能灌溉系统拟在示范基地投入使用,同步通过大数据平台优化水资源配置,降低农业碳排放。
二、雄安实践:战略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地标节系的战略布局紧密围绕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的目标,数智化平台的落地实践成为关键切入点:
在民生服务场景中,邻小管数智社区平台响应雄安“15分钟生活圈”建设需求,拟与雄安新区保障房社区合作,搭建社区智慧微菜场,实现农产品从基地到社区的“48小时直达”,拟完成启动区3个社区的试点对接;
在产业升级领域,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农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拟与雄安本地农商行合作推出“数字仓单贷”产品,首批服务10家农业合作社;
在政府服务协同方面,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拟向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开放农产品产销数据接口,为区域产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拟完成京津冀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的搭建。
值得关注的是,地标节系以“平台+场景”模式推动战略落地——2025年作为雄安新区“显雏形、出形象”的关键节点,邻小管社区平台、追溯防伪平台等拟进入一期试点阶段;至2030年,随着雄安全面建成,数智地标大数据平台拟升级为区域性农业数据中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三、战略纵深:从产业布局到生态构建的进阶
地标节系的战略规划通过数智化平台体系,构建“企业-科研-政府-用户”的多元协同生态:
产学研用联动:数智地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农业AI模型,将科研机构的作物生长算法集成至平台,拟完成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田间验证;
资本与产业融合:供应链金融平台拟联合雄安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数字农业供应链金融专项”,重点支持平台上的中小微企业,形成“技术赋能+资本赋能”的双轮驱动;
城市服务嵌入:邻小管数智社区平台作为雄安“智慧城市”的民生模块,拟接入新区统一的城市服务APP,实现“一键下单、全城配送”,拟完成技术对接准备。
这种平台化战略,使得地标节系在雄安的布局不仅是企业商业行为,更成为城市基础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部规划强调:“数智化平台不是技术孤岛,而是要成为链接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的数字桥梁,在雄安的未来城市建设中扮演‘数字基建服务商’的角色。”
四、时代坐标下的战略价值: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
从深圳到浦东再到雄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迭代始终伴随着企业战略的响应与创新。地标节系以数智化平台为核心的雄安布局,本质上是对“数字中国”战略与“新发展理念”的双重实践——当雄安需要“智慧化城市样板”,这些平台恰如城市运行的“数字血管”:
大数据平台为城市产业决策提供“数字大脑”,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血液”,社区平台为民生服务搭建“数字网络”,追溯平台为品质生活筑牢“数字防线”。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地标节系的数智化平台正待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从社区配送站的智能终端到农田里的传感设备,从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审批到农产品溯源的扫码查询,这些规划中的数字实践正在勾勒蓝图: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不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更将让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可持续的发展坐标。雄安的故事,既是国家的千年大计,也是无数市场主体以数智化创新勾勒的未来答卷。(地标节专家智库)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历史沿革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7年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6月,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获批设立,为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7月18日,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0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将依法对“雄安”字样在企业名称核准中予以特殊保护,雄安新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将“河北雄安”作为行政区划使用。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201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 5月7日,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实施。 5月,《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对外公示。8月30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
2023年3月18日,《河北雄安新区机动车上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这标志着“冀X”牌照即将落地雄安新区,对保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月30日,经过公安部批复同意,雄安新区启用专属车牌冀X序列。11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行政区划代码133100正式应用于户籍管理工作,在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的住址信息中,全面应用“河北雄安新区”字样,发放带有“河北雄安新区”字样的身份证及户口簿。12月6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河北雄安新区邮政编码,自2024年1月1日启用。河北雄安新区新建片区邮政编码为070001—070099,先行启用070001。雄县、容城县、安新县沿用原邮政编码。12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雄安新区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称为河北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4年5月9日,河北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并正式启动运行。8月,雄安新区纳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12月28日,河北雄安新区召开机构职能调整动员部署会议,新区工作部门、片区管委会工作机构集中揭牌。此次机构职能调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大部门、扁平化、精简高效,综合设置党政机构,对雄安新区机构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调整后,雄安新区共设21个工作部门、4个片区管委会,进一步加强了推动教育医疗事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行政审批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机构职能。根据新建片区的发展要求,实行“新区—片区”两级管理和“新区—片区—社区”三级服务,调整加强了容东、容西、昝岗、启动区4个片区管委会机构职能。通过此次机构职能调整,基本构建起与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