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由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主办,咸阳彩虹学校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悦达&电建·玖玺台协办的“走向全球的《山海经》——清华版《山海经》校园分享暨研讨会”在咸阳彩虹学校成功举办。
活动由咸阳彩虹小学副校长姜晓娜主持
咸阳彩虹小学主管校长赵莹致欢迎词
活动以“千年古籍的现代重生与文化出海”为主题,汇聚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清华大学出版社、南京林业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咸阳师范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彩虹学校三百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部承载华夏先民智慧与想象的经典文献,在当代文化传承者的创新诠释中焕发新生,并成功走向世界舞台。
卞正华致辞
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卞正华会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清华版《山海经》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的宝贵经验,并深刻阐述了学术研究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作用。他指出,坚实的学术是文化“破圈”重生的根基,为传统的现代化转型与世界性传播提供了底气与坐标。他强调,学术薪火的传承关键在于激发青少年的研究兴趣,培养新一代解读人,让学术光辉照亮经典重生与文化出海的前路。这为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传播注入持续生命力。
陈万青致辞
协办单位负责人陈万青先生在致辞中动情的表示,企业界应当积极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认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仅需要学术界的深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敦和讲席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虞万里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通过视频现场致辞,对清华版《山海经》的现代价值予以高度评价。虞万里教授指出,该版本以创新形式推动古籍“活起来”,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谷卿先生认为,该作跨越语言壁垒,向世界传递先民的宇宙观与想象力,是古籍现代转化与文化出海的典范样本。
作者孙见坤讲座中
本次活动核心环节由青年历史学者、清华版《山海经》作者孙见坤担纲,他以“走进《山海经》的世界”为题,带来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主题讲座。孙见坤以扎实的文献功底与生动风趣的讲述,系统梳理了《山海经》的文本结构、成书背景与流传脉络,引领听众跨越时空,走进上古中国的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文明图景。他在讲座中指出,《山海经》并非单一文献,而是由多部性质各异的文本汇编而成,凝结了先民对已知世界的记录与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案例,他阐释了不同古文明地理志中普遍存在神话生物的现象,引发了观众对早期人类认知方式的深入思考。
孙见坤进一步提出,随着考古发现与学术进展,现代学者在某些方面已能更准确地把握《山海经》的文本内涵。他举例说明,书中部分记载在历史地理方面的准确性甚至可与其他早期史籍相参证,从而揭示《山海经》不仅作为神话集成,更具备研究古代社会、地理与民俗的重要文献价值。整场讲座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播效果,受到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现场通过视频展示了艺术家陈丝雨如何从敦煌壁画、青铜纹样中汲取灵感,以极具现代感的笔触让上古神兽“跃然纸上”。陈丝雨的山海图大胆而富含奇思妙想,既保持传统韵味,又赋予神兽形象以现代审美特征。现场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作者孙见坤向咸阳彩虹学校、清华大学出版社向陕西省图书馆分别捐赠了清华版《山海经》系列丛书及其多语种版本,为文化传承播撒种子。
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立红老师分享了该版《山海经》从策划到出版的完整历程。她透露,这个项目历时三年多,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并引领了山海经绘本出版热潮。 张老师重点介绍了该书“出海”的过程和经验。清华版《山海经》“中国内容,国际表达”的出版策略,使得清华版《山海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响,并成功输出英文、俄文、韩文、泰文、哈萨克文等多语种版权。
校园举办阅读《山海经》场景
大合影
本次“清华版《山海经》”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文化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普及与创新推广实践。通过学术、艺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生动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活力与全球传播力。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岩教授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此类活动走进更多地区与学校,持续探索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