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仙草富乡村 一方砚台载春秋
河南济源示范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打造地方经济新“名片”
□ 刘 鹏 孙 博
河南省济源示范区济源冬凌草、天坛砚两个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近日又传好消息:双双入选2024—2025年度晋冀鲁豫4省19市重点保护商标与地理标志名录,并代表河南参与“中部六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
济源冬凌草历史上被称为“三国归晋草”。三国时期,该草因对医治疮疥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被常年采集,以备军需,从晋代起延续至今。经现代研究,冬凌草含冬凌草甲素、乙素、丙素、丁素,还含有挥发油生物碱、苦味成分、内酯和黄酮等多种成分,其中冬凌草甲素乙素为抗肿瘤有效成分。又因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上呼吸道菌株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故又被称为“中药里的盘尼西林”。济源冬凌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种群独特、品质地道,有效成分甲素含量较其他区域冬凌草高50%以上。2006年,济源冬凌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后又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作为全国冬凌草主产区,2023年,济源示范区正式获批筹建济源冬凌草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济源拥有中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区域内保护区面积5800公顷,年可产冬凌草全草5万余吨,实现产业总产值超过6亿元。
天坛砚,又称盘谷砚,砚石产于河南济源王屋山天坛峰下的盘谷泉畔,始见于东汉。据济源市梨林乡汉墓考古发现推算,天坛砚早在东汉时期已有制作,因唐代韩愈作《送李愿归盘谷序》和《天坛砚铭》而名扬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称赞天坛砚为“石自天坛产出,松烟磨去生香,虽然质朴古雅,却能细腻风光。”清代乾隆皇帝作《盘谷考证》、大学士纪晓岚为此砚题铭。一时间文人墨客或访、或藏、或题、或赠,此时期成为天坛砚发展的顶峰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天坛砚厂正式建立。天坛砚石藏于太行山脉王屋山断层岩石深处,已发现开采的石坑有盘谷坑、天坛坑、砚山坑、黄龙坑等多处,开掘采用的砚石有30余种,上乘的如青斑、红墩、天蓝、麦叶绿、猪肝红、柳芽黄、焦白、金线玉带等。子母、三彩、瓜籽石比较少见,被视为珍品。天坛砚弘扬中原和济水传统文化,是济源文明城市的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名片,是一个城市独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展示。近年来,济源冬凌草这一宝贵资源经地理标志保护,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品种选育、野生资源驯化、种子采集到规模种植、科学生产销售、规范储存、新产品研发与创新等多个环节,并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系列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冬凌草产业发展格局。
多年来,济源示范区持续加强天坛砚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天坛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批从事天坛砚开发工作的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相继涌现,坚定地走在天坛砚传统文化传承、振兴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