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暨第二届荞麦之都文化艺术节,8月10日,七夕节,内蒙古赤峰市启幕。
中国情人节,七夕才正统!
国家地理标志——赤峰荞麦,中国地标节重点孵化产业和品牌。
草原明珠,荞麦之都!世界荞乡,荞麦花开!民星云集,鹊“荞”相会!大咖聚首,共话未来!
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主题歌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它不仅是商品来源的标识,更是商品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的象征。
《民法典》将地理标志明确列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之一,这是对地理标志重要性的高度认可。地理标志的保护不仅关乎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更关系到地域文化、自然资源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民法典》的规定,地理标志的权益得到了明确的界定和保护,为地理标志的注册、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地理标志与《民法典》的交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保护与创新并重的法律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地理标志的保护将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地理标志的可持续、系统化、高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我们相信,在法律的保障和推动下,地理标志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数百家机构联合倡议发起创建“中国地标节”,全称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也称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中国地标品牌文化节。
2018年,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这一表述深刻指明了中华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关系,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是中华民族产生、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
古代农业生产一个人完成不了,需要多人合作,所以孕育出“和”的理念;农事活动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对植物来说,“根”的意义不只在萌芽时期,还在于生长过程中持续储藏和输送养分,文化的“根”也是如此。灿烂悠久的中国农耕文明,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特征,也是文化凝聚力和自信所在。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结晶,它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兼具农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以往,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人文历史挖掘和保护不足,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研究不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只卖有形产品,没有把无形资产卖出品牌溢价。
在《民法典》的指引下,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创新方式也日益丰富和完善。一方面,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防止地理标志被滥用或冒用,还能提升地理标志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地理标志还可以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PGI )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AGI )等方式进行保护,这些方式更加注重地理标志与地域文化、自然资源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推动地理标志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在现实中,地理标志的侵权、滥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给地理标志的保护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的法律体系,加强地理标志的执法力度,提高地理标志的保护水平。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动地理标志的创新发展,鼓励地理标志与新技术、新模式的结合,提升地理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地标节发起和设立“品牌强农”示范引导区,建设“地标驿站”,起草制定《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体系建设评价认定规则》团体标准,联合立项《地理标志产业与品牌文化传承创新》系列课题研究,启动“跟着地标品牌文化传承人去旅行”直播助销与大型宣传推广活动等。在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促进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研究,对中国农耕文明的研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例如中国地标节正在开展《地标志》《地标地图》《地标品牌文化传承人》《地标之歌》的编撰、绘制和文创,需要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地理标志文化,是农业的宝贵财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下和未来的农业农村发展保存和传承着弥足珍贵的生态文化、技术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此,我们倡议:以中国地标节的创建为契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应积极联合起来,为庚续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展现中华文明新气象贡献力量。让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应有的魅力和风采,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力量。
倡议发起人已超300家,现继续征集中……
中国地标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倡议发起人/(法人单位或其他合法机构):
继续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