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牌网 中品联智库 专家说两会|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 多措并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专家说两会|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 多措并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广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今年全国两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并提出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和应用,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在访谈中表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加快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三农’数字服务体系,拓展数字场景广泛应用以及引进培养数字型‘三农’人才等,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进

当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同时也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因此,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从2022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

然而要看到,目前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信息网络还需要进一步畅通。“目前,农业农村在数字技术及其设备使用上与城市的差距还未能消除,绝大部分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涉农生产要素供给受限,数字化应用不够,尚未形成覆盖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多元化数字平台。”张鸿表示。

多层次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发展

针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张鸿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加快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健全的数字服务网,才能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推动数字化条件下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宽带通信、数字电视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的综合发展,促进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逐步分批进行5G通信试点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创新乡村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农村装备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融入农机作业服务、农业装备与农机管理。

深化“三农”数字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提升治理效率;通过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优化农村社区网上服务,完善社会服务管理。推动农村数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治理机制网络化,利用大数据完成联合统筹、数据共享等,形成系统的网络化治理机制。推动农业数字服务体系建设,运用网络平台,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拓展数字场景广泛应用。政府需要建立政务和产业数据平台,主动公开非涉密政务数据,整合掌握的产业数据,通过引入大数据应用市场主体,挖掘数据交易和数据应用市场。贯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各区县大力支持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地种植养殖大户、畜牧业大户以及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云平台销售其区域特色农产品。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持续实施“数商兴农”,积极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网络品牌,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培养数字型‘三农’人才,要注重发挥本土多层次人才的作用,本土人才了解乡情,了解本地农业农村的长板与短板,了解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具体细节,能最大限度将数字经济与本土特点结合到位。”张鸿表示,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基层创业者这三类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政府需要出台一些针对引进外来人才的优惠政策,并努力提升农户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农户提供持续的信息红利,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人才问题。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好品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aobrandcn.com/3692.html

中华名医通鉴 见证中华名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aobrandc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